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科普活动落到实处
把科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 成立了科普领导小组,以刘传伟处长为组长,赵芳、王永奇副处长为副组长,各部门、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研究制定2022年科普活动工作安排意见,明确工作任务,要求自上而下精心组织,确保科普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取得成效。
2.突出重点,讲求实效,重点开展一系列科普宣传
主线是大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以全县干部、农民和中小学青少年为科普重点对象,围绕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普活动。 一是积极参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5月12日是“全国减灾救灾日”,组织农技站、种子站、科教单位、植保站等单位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印发了以农药、种子、化肥、农村宅基地等为重点的各类法律法规宣传资料200余份,为150余人次提供免费咨询。 二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结合全县科普活动,针对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线上线下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讲座。 组织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训、“三夏”生产禁秸秆、外来物种普查、大豆玉米条带复合种植模式等培训会; 组织12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20个乡镇农村和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手把手、面对面地进行技术指导,开展农业实用生产技术现场培训。 共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20期。 培训采取讲解与操作同时进行的方式。 通过培训,广大群众都能找到致富之道,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科技懂人”。 三是加大宣传引导。 通过“科技直通车”,重点宣传春耕备耕、三夏生产、秋茬管理等关键时期农民最急需的农业知识。 定期更换科普公告牌、黑板报内容,及时向群众传播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最新科普知识。 截至目前,已出动各类车辆参加科普培训100场次,200名农业科技人员参加活动,推广实用技术10项,现场咨询3000人次,技术了解5万份论文已分发,培训服务人员达5万人。
三、聚焦主题,立足实际,全力做好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
围绕“迎二十大,科普未来”2022年全国科普日主题,组织植保、土肥、种子、农业技术、农业经济等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科普开展粮油作物和农业特色产业夏季管理。 系列农业科普活动; 安排植保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调查,加强监测,对玉米、花生、大豆、红薯等秋季作物及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科学研判,及时发布病虫害信息,指导粮油作物发展和特色农业产业病虫草防治,积极促进粮油生产安全和特色农业产业安全生产。 同时,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普及先进技术,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文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王忠宇、周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