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技术协会持续与发展中国家青年共同促进农业科技交流

为进一步促进与发展中国家青年农业交流,6月16日上午,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北京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发展中国家现代畜牧养殖与加工”在京期间,“技术培训班”20名学员参观了平谷区峪口镇西房各庄科技学院、花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家刘亚丹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项目负责人刘岩、北京农村培训部主任秦亮等专业技术协会、平谷区峪口镇副镇长杜昂等领导出席活动。

农业科普展示内容_农业科普是什么意思_农业科普动态/

本次参观交流的第一站是平谷区峪口镇西房各庄科技大院。 据北京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训部主任秦亮介绍,西范各庄科技大院是中国农业大学于2019年12月建设的首个“北京科技大院”。建成以来,该院已承载西范各庄科技大院。 范各庄村农业发展蓝图。 据驻院学生代表介绍,该院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 通过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服务农民和生产组织,实现农作物高产、增收、资源高效利用。 外国学生对院图书馆的期刊和学生的科技成果特别感兴趣,特别是立体家庭蔬菜种植设施和玉米、西红柿新品种。 中外学生交流活跃。

农业科普展示内容_农业科普是什么意思_农业科普动态/

路过正大生态谷桃园时,留学生们被茂盛的桃林所吸引。 看着初熟的桃树,他们想知道科技社会服务机构如何帮助村民防虫防病,保鲜丰收的果实。 随后,外方学员前往花都峪口家禽有限公司,参观了全球最大的蛋鸡种鸡企业展厅和智能控制中心。 全面了解我国肉鸡行业在自主养殖、无抗养殖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特别是全智能控制在生产和销售中的应用。

平谷区峪口镇副镇长杜昂在交流中表示,我国采取以高校师生为核心的科技大院模式,将科技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实践经验高校师生的参与,也向农民普及了相应的科学技术,形成了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的良好模式。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家刘亚丹研究员总结指出,科技大院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让年轻人在小院里成长,也不是完成老师提出的文章,而是解决当地农民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是用科普的语言来“写地球上的论文”。 写好这篇论文是非常困难的。 科技院的年轻人正在以创新的形式开展科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 发展生产力。 科技院是鼓励青年投身乡村建设、做好农村科技社会服务的举措和渠道。 不仅是全中国,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积极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农村农业建设,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农村是各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关键。 只有农村强起来了,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青少年是农村科普的主力军。 农村科普是实现科学与农民、科学与农业、科学与农村联系的重要渠道; 治理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科普展示内容_农业科普是什么意思_农业科普动态/

促进国际青年科技工作者交流,鼓励各国青年积极参与农村农业科技社会服务,是我会的重点工作之一。 我协会将继续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与各方合作,建立机制,用科普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为各国农业科技服务共同发展开辟新渠道。我国和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