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各种新鲜水果上市的季节。
在湘西怀化市枝江侗族自治县,高标准精细化智慧农业果园南方优嘉木,种植着枣米红桃、金酥黄桃、枣梅酥桃、青丘脐橙、金蜜。 水果有包括梨在内的20多个品种。 园内树木错落有致,果香浓郁。 每棵果树上都挂着一张“身份证”,都有自己独特的“二维码”。 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智慧树”。
园内工作人员只需打开手机软件,按下相关指令,果园内的水、肥料、农药喷头就会自动喷洒。 同时,每棵果树的耕作情况都可以记录在云端,通过手机的智能控制,可以完成果园管理的全过程。
“近期,4个品种的水果陆续成熟,金蟠桃、脆枣桃、金秋黄桃、金蜜李的采摘期可以持续到9月份。现在每天的采摘发运量在300公斤左右。到15000公斤,3月份以来平均每天收入已经8000多元。” 南方优嘉木智慧果园创始人、湖南优优农业公司联合创始人王洪元表示。
南方优嘉木智慧果园将智慧农业理念融入到原有的果树栽培技术模式中,可以保证果子月熟、日日丰收。 它也成为南方第一个全年365天都有水果供应的绿色可持续农场。 智慧果园。 截至2021年底,成立仅两年的南方优嘉木智慧果园实现利润约60万元。 也是国内盈利最快的智慧果园示范基地。
农业科技的“整体思维”,隐藏在悠友农业智慧果园的实践中。 除了自主研发栽培技术和引进智能技术外,御友农业还重点抓好冷链仓储、市场销售等流程环节,打造水果的品牌效应。 在商业模式上,除农业种植外,还探索观光、采摘等方面。 集体验、研学、休闲等为一体的现代智慧休闲农业综合体,极大丰富了农业科技的业态。
如何将传统的生产模式转变为新的商业模式,也是未来农业科技的发展命题。
01亩增收3万余元,智慧果园两年“出果子”
南部,嘉木智慧果园所在的枝江县,地处云贵高原东缘。 素有“云贵门户、黔楚咽喉”之称。 怀化市属武陵山脉,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土壤、气候环境独特,是优质水果种植大县。
我们有很好的地理环境,但如何同时保证水果优质、口感好、安全、新鲜,如何尽快实现水果高产创收? 裕友农业采用“高标准、高密度种植、高效率、短周期”的智慧果园创新模式,解决了传统农业的痛点和难点,可复制性强,适合推广。
2020年4月,南油家50亩智慧果园完成苗木种植,12月完成各类智慧智能设施建设。 共投入园林建设和管理费用200万元以上。 目前,智慧果园已建立物联网农业大数据信息中心,已建成水肥一体化灌溉、可视化追溯、轨道交通车辆系统等六大智慧农业系统。 同时建立了六大完整的工业生产、管理、销售体系。 庞大的标准体系。
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这个智慧果园的水肥头会自动喷洒; 水果成熟采摘后无需人工搬运,直接通过铁路运输至仓库; 园区每月都有水果成熟,每天都有水果采摘,管理人员无需进入果园,就可以根据土壤监测仪采集的数据进行判断并远程调整水肥比例,实时监测病虫害,甚至解决了水果行业的“大小年”问题。 所有数据均传输至数据中心并进行准确、科学、有效的处理。 经过决策分析,利用智慧水肥供应系统进行“智慧管理”……这些农业“黑科技”为果园配备了智慧农业、美丽乡村、农业生活的“数字乡村大脑”广播助力果园开启“智能模式”。
友家在南方首创的智慧果园模式,不仅降低了农业投资成本,而且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农业周期,让农业投资者快速回本盈利,真正实现了提质、增产、增收。 。
“我们独创的高密度、速效核心栽培技术,可有效将传统模式下柑橘7年盈利周期缩短至3年,将传统桃子等落叶水果5年盈利周期缩短至15个月。 与传统相比,每亩种植的水果收入为1.7万元。 智慧果园年产值可达每亩5万元以上。 相当于养一头猪种植一棵果树并实现结果利润所需的时间。 ”王洪元表示,为了保证成熟水果的食品安全,保证消费者购买时产品仍保持良好品质,智慧果园还自建了100立方米的冷链仓储中心。“利用冷链连锁技术不仅可以让我们保证水果的高品质、好口感,还可以让我们销售反季节水果,保证高品质高价水果的品牌效应。”
目前,南方尤嘉木智慧果园基地已是集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科研、拓展、培训、休闲、新品种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智慧休闲农业综合体。 同时,基地还建设了果蔬综合体。 集科研、生产、推广于一体的脱毒果蔬种苗繁育基地和水果新品种种子资源库,用实践探索新农业转型升级。
王洪元表示,与传统农业模式相比,裕友农业智慧果园还为年轻人提供了农业创业新模式,解决了农业的时间和风险问题,破解了传统农业不可避免的四风,让未来农业收入稳定可持续发展。 “悠友农业的智慧果园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复制,根据不同的气候环境、海拔、土壤等,有不同的品种和设施。截至2021年底,我们已签约支持9个基地,并计划协助22个村集体工业经济、26个意向洽谈基地。”
02从“科技种植”到“基础设施赋能”的总体思考
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不仅像豫友农业这样的农业企业开始实践和尝到农业科技、智慧农业的好处,更多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采取行动。扎根于此,农业正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重构升级,赋能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
但在智慧农业探索中,由于智慧农业技术人才极度短缺、专业培训缺乏、培训强度相对较低,我国现有智慧农业体系有待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是不够的。 我国农业科研进展缓慢,智慧农业难以应用到实际发展中。
深耕农业40多年的王洪元也指出,目前我国农产品销售问题主要制约当前农业形势的发展。 要解决销售问题,首先要解决生产问题。 最好的销售模式就是“缩小规模,做精品”。 其中,如何利用农业科技产生创新成果以及如何将成果商业化至关重要。
近日,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再次联合发起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邀请来自全球的科学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算法等最前沿的跨学科技术,种植和合成生物学挑战种植高品质、高产的生菜。 在前两届举办的“多多农业科研技术大赛”中,拼多多与全球顶尖农业科研团队合作,在人工智能草莓种植和优质高产樱桃番茄种植方面进行比拼。 结果也验证了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可以有效赋能农业,智慧农业潜力巨大。
目前,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优胜团队“智多莓”正试图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广大田野,帮助中小种植户提高效益。 其研发的AI种植系统已为云南昆明滇池西岸100多家草莓种植户提供服务。 一位农民将两亩草莓接入系统后,不仅每季增加收入3万至4万元,还节省了近4000元的化肥费用。 第二届“多多农研技术大赛”期间,选手们创造了智慧番茄数字化管控云平台、番茄生长状态识别模型、新型简易温室二氧化碳富集技术、病害管理等一系列成果。系统。 他们目前正在探索将比赛中积累的算法模型进行小规模商业试点,为后续全国推广做好充分准备。
拼多多表示,举办农业科研大赛的目的是与各方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前沿、更加实用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让更多地区可以借助农业科技实现繁荣振兴。 。
农业要发展,除了生产端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田间智能化水平提高外,还需要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形成高效的需求连接。 总之,农业只有提高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效率,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增长。 近年来,电子商务、直播等各类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农村,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升级,推动农业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进程。一些年。 然而,如果仅仅提供在线销售渠道是不够的。 还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也需要大量投资。
据了解,拼多多对供应链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改造包括推出面向农产品上游的“智慧农产品加工系统”和“村直连社区”模式,以及“互联网+农业+消费”产业链,以“团购+原产地直送”为核心模式,契合我国小规模养殖相对分散的现状,打造“农产品上行”的高速公路。 拼多多不仅帮助农民“买好”、消费者“买好”,还着力发挥资本和技术优势,进一步溯源,打造智慧农业,形成一体化产业带,推动农产品一站式建设。生产和销售。
可以说,农业科技和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各方不断探索。 扶贫助农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创新,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从技术、产品、运营、生态等维度综合发力,形成一套独特的体系。 正如余友农业、拼多多所做的那样,在生产端押注尖端技术,在流通端投资实体设施建设,在销售端建立联系和支持。 这是一套环环相扣的思路,能够真正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03农业科技的未来,将生产模式转变为商业模式
与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仍处于早期成长期。 有很多细分。 全方位的政策红利鼓励农业生产企业、互联网巨头、区域新型企业和行业资本进入智慧农业领域。 无论是人才、技术还是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包括余友农业、拼多多在内的不少企业也正在引领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用科技改变农业生产,让更多前沿农业科技从实验室走向田间、田野。 。 产生结果。
正如王洪元所说,未来农业只能靠科技赋能,让手机与工业融合,让消费与生产互动,将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农业商业模式。 只有发展智慧农业,才能吸引一些年轻人回乡创业,乡村才能振兴。 只有农业才有希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世界上从事农业的人会越来越少,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会越来越小,但农业总产值会不断增加。 因为未来的农民将不再是传统时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者,而是掌握现代技术的生产者。
众所周知,智慧农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 通过引入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智能技术,提升现代农业生产能力。 新兴智能技术经过概念驱动、示范应用引领,取得了重大技术进步,产业应用更加成熟。 在与农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智慧农业技术取得快速突破。 例如,在农业科研领域,拼多多与国内外多家顶尖科研机构、院士专家等科研团队展开深度合作,持续投入科学种植、农业机器人、智慧农业等领域。 、未来食品等领域。
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力争突破一批“卡住了别人制约的技术和短板,农业领域原始创新能力显着提高。 农业科技综合实力位居世界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智慧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初步预计2021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85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743亿元,同比。 增长8.5%。
农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有未来,既需要土地储粮,又需要技术。 在科技惠及万物的时代,全球开启了新一轮智慧农业发展的“竞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人关注场景化需求,全方位参与到真正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中。 必须投入更多的科技力量去探索,不断输出更好的软硬件产品。 通过合力做大产业,未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像“南方优嘉木”这样的智慧农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