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台镇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西北部,辖57个行政村,面积74.5平方公里。2017年公共财政收入1.27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4498元,是中国厨房设备产业基地、山东省装饰纸业基地、山东省美丽宜居小镇,同时着力打造的艺居产业小镇也被选入了省级特色小镇。
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朱台镇在乡村战略实施方面实际上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完整的道路。
(一)产业兴旺
1、着力打造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经过多年发展,朱台镇已培育形成了以装饰纸业和厨房设备产业的两大支柱产业,两大支柱产业年收入及产值分别达到50亿元、30亿元,解决就业岗位10000多个。产业经济主体结构合理,涵盖了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和村集体经济,实现了民营经济与集体经济共赢的局面。
2、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借力中科院院士工作站的科技力量,以龙头企业带动,持续转化科研成果,推广良种小麦种业育繁一体化,达到每亩农田增收230元,良种种植基地面积达全镇种植面积的93%。
(二)生态宜居
朱台镇党委及政府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新农村。美丽宜居的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1、五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绿化)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各村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目标;
2、七位一体建设
以七位一体(一会、一品、一街、一园、一业、一厕、一新风)为核心内容,做细进村大门、景观节点、游园小品,通过聚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出了美丽乡村的全景画卷。
3、农厕改造
全面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和农村旱厕改造,改造农村旱厕,依托6处农厕服务站,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管护、收集、利用体系。
目前全镇57个村五化已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村口有景观节点、村内有文化大街、户户有水冲厕所,休闲有游园广场;2018年以来,以以农村园林化、农业特色化、农民职业化、资产股份化、居住生态化、生活文明化为目标,在9个村试点,通过专业规划、整体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三)乡风文明
1、三风建设
乡村振兴既要实现面子美,更要做到里子实。里子就是乡风、家风和民风的三风,让农民身有栖心有寄,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朱台镇先后实施善行义举四德工程,选树身边好人近万名、最美家风家训家庭1846个。
2、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2018年,朱台镇在全区率先建成镇级文明实践分中心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7个,成立6000人的朱台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定期进行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实现了群众聚集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覆盖到哪里的目标要求。群众的好风气、好习惯有了,精气神足了,农村人气旺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强了。
3、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朱台镇全面实行村事民定,从2015年起,每月21—25日组织各村召开议政理事暨党员活动日,进行重大事项决策、理财,把群众最关心的钱和事拿到会上说,落实党员、村民代表包户制度,每月会前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会上解决,初步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保障了群众对乡村事项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打造了有事会上说的品牌。
(四)治理有效
1、建管并重、连片推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争取扶持政策,但不能撒胡椒面,一哄而上。朱台镇每年选定件较好的片区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因村制宜,突出特色。
从2011年起,利用大夫片区9个村被淄博市列入美丽乡村连片创建示范片区之一契机,开展农村整体风貌、道路雨污管网、党群服务中心、游园广场等各类设施打造,试点成功后之后再陆续打造大柳片区、沿河片区,实现由分散建设向区域连片整体推进转变。牢固树立建设和管理并重的理念,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建成区的管理、维护,确保整体建设面貌不后退。
2、人人参与、凝聚人心
树立人人有责、人人参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观念上重视、行动上参与,让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成为乡村建设的新动力,让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的村民成为乡村的新主体。
(五)生活富裕
1、农民身份转换为产业工人
得益于朱台镇的产业经济发展蓬勃,民企与集体经济企业提供的10000多个工作岗位覆盖了全镇10594户农村家庭,农民就近就业,一个熟练工人的年收入在7万元以上,既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收入,也照顾了家庭。农民家家生活富裕,心情愉悦、获得了极强的幸福感。
2018年春节前,发生了一次性团购奔驰宝马车辆40台的新闻。
2、配套养老、医疗保健服务设施
利用村里的闲置学校等公共设施资源,按片区建造村级养老院,解决儿女在外不能尽孝的问题。养老院环境优美,卫浴设施齐备、配以医疗站,适当有偿服务,让老人们或子女负担得起,让老人们如同城市退休老人同样地安度幸福晚年。
本文作者:于丹妮 中农生态农业科技研究院 副院长
山东淄博朱台模式,是中农生态研究院副院长于丹妮带队赴山东省淄博市朱台镇考察调研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