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意农业学术日 每两周一次学术交流
创意农业·乡村振兴微课堂
《中国创意农业学术报告(张继刚)》之一
建设数字村庄促进共同富裕
——建设数字村庄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总结
文字、图片/张继刚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乡村治理效率不断提升。 数字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数字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公共服务数字化进一步推进。
中国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2020年7月,中央网信委、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村庄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数字村庄试点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
2022年1月,中央网信委、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部署8项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数字化治理能力。 关键行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 今年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五年对数字乡村工作作出部署要求,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应用场景研发; 同时提出,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健康发展。 。 农村电商凭借数字化优势,为农业品牌发展带来新机遇。 2022年,全国农村电商(网店)数量达到1730.3万个,同比增长6.2%。 其中,直播电商企业573.2万家,占比33.1%; 全国农产品网上零售额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涉农电子商务企业超过3万家。 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文化旅游、医疗健康、旅游等产业与农业跨界融合,共享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出现,新模式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联合配送、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潜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带动农产品上涨和农民增收,为乡村发展创新创造提供动力。
随着电商与农业的融合,将逐步从最初的网络化销售走向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 以农村直播电商、农村短视频、农村网红分享等电商应用为引领,兴趣电商、信任电商、社交电商等内容电商兴起,带动了一批优秀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脱颖而出。 农村数字经济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将为促进农民和农村共同富裕发挥关键作用。 近年来,农村电商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改善。 以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生鲜电商、外卖餐饮为代表的创意农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拉动了热带水果、水产品及周边地区的增长。 数字村庄将为带动县域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的深刻变革。 乡村建设保障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延德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数字技术是重要标志。 企业要抓住机遇,在智慧农业数字村庄建设中发挥引领、担当重任,聚焦重点领域,开辟新的发展轨道。 农业农村部营销信息司司长唐克认为,要坚定不移走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道路,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宜居美丽的村庄。 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携程集团副总裁王伟,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李重彦等中国移动,饶静,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程明旺,崔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等专家探讨了数字乡村建设给相关产业带来的机遇,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提高。 深入研究乡村治理水平、推进乡村现代化转型。
在浙江,2022年全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投资132.6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251亿元。 政府引导、市场投入、主体参与的共建格局初步形成。 作为全国农村信息化基础最好、数字乡村建设最快的省份之一,浙江省委、省政府于2003年作出建设“数字浙江”的决策部署。2022年,全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到68.3%,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 全省农产品网上零售额达到1238.9亿元,网上零售额超千万元的电商专业村超过2400个。 浙江省委农业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同林认为,作为全国唯一的数字乡村先导区,浙江数字乡村建设起步早,已基础扎实,速度快。 初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投入、主体参与的格局。 共同努力打造格局。 杭州市副市长刘斌军认为,数字化不仅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产业模式的新变化。
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势在必行。 庄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李道亮,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农业物联网首席科普专家; 何勇,浙江大学数字农业农村研究中心主任; 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力,山西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智慧农业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杨武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外籍教授罗伯特·沃克研究贵州财经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张宏昌、冯天浩等专家对数字村庄建设进行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专家认为,我国数字农机、精准农业、电子商务、数字金融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经济生态。 当前乡村建设需要的是能够真正惠及农村群众的东西,比如通过互联网生产农村农副产品。 卖出去,乡村建设通过数字手段互联; 要共同建设数字村庄,探索数字村庄模式; 要充分利用各地资源和特点开展数字村庄建设,让数字村庄更具活力。 要充分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逐步解决数字乡村建设遇到的问题; 要打造数字乡村治理“软件”队伍,充实壮大数字乡村治理主体,打造具有数字化思维团队的“三农”人才。
在河南,突出数字化的引领、借力、赋能作用,加快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面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持续优化数字产业生态系统,努力建设数字强省。 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省积极拓展农产品数字化营销,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功能,加大生产经营主体上网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水平。安全监察; 大力开展乡村治理数据化探索,引导济源市、新密市、长垣市、林州市、孟津区等5个国家乡村治理试点县率先探索数字化治理,依托“耕者”振兴计划培养乡村治理业务骨干。 河南正全力打造数字乡村,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农村5G和4G网络覆盖、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网络提速、5G+智慧农业推广、网络信息化等五项重大工程。惠及人民,深化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各领域的应用,打造一批示范标杆项目; 指导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进一步提高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组织相关县区积极申报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加快40个省份数字乡村建设国家级农村示范县和省级新创建10个示范县,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融合。
乡村数字化有力带动了创意农业、文化创意设计、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整体崛起。 在全国首批、全市唯一的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成都市大邑县,编制了数字乡村建设规划,建成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167个数字农场和全省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首个“五好融合”无人农场建成。 实现农作物种植过程信息化、精准化、智能化,带动项目区农业产业降本增效15%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 大邑开展数字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5G 3G、4K超高清、慢直播等云网协同应用场景,集西岭雪山映雪湖、回望塔、歇园、鹤鸣等多个地点的美景“沉浸”在观众面前,助力发展“线上”+“线下”智慧旅游模式。 该县利用“生产网络”帮助农民增收,配备数字化服务系统终端,实现生产资料、绿色技术、农机服务、加工销售、金融保险“五统一”,并为农民提供免费的“农场管理”和“管理服务”。 农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等粮食生产全链条、一张网数字化服务,实现粮食生产精细化管理,亩增收100元以上。
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工程。 王亚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 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农村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主任张继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徐志发,西安邮电大学乡村振兴数字电商学院院长、教授张宏,副院长李成贵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农林科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张和成等专家,就加快推进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大农村数字人才投入和培养。 专家学者认为,数字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和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数字乡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培养农村数字人才,提升农民数字素养; 要充分利用博士后、专家教授等科技人才资源向农村转移,通过设立科技创新院与集体经济深度联动,实现与集体经济的共同发展。城乡一体化; 要加强北斗导航与智能终端在农业机械装备中的集成应用,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智慧农田、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智慧渔业建设; 探索“乡村振兴专员”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可复制路径; 建设现代农业强国,需要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引领。 各级政府要引领,在人才配置、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要做好规划设计,整合各种资源,把数字乡村建设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各领域。 。
从治理到“智慧”,从人文治理到“数字治理”,打造数字乡村成为当前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如今,5G网络凭借多连接、大带宽、低时延等优势,用数字智慧的力量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让山高路远的贫困村变成了“淘宝”。村庄”和“直播村庄”。 ”,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治理模式创新,从生产方式升级到生活方式改善,从农产品创意消费到创意农业旅游,生动的场景展现了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势头。 展望未来,数字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加大对农村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科技设施的投入,吸引大学生和外籍人才回乡创业,培养一批“本土专家”、“领域人才”。 不仅带动了农产品销售,还带来了乡村文明,推动乡村振兴进入“数字时代”。
春耕时节,无人机来帮忙
春耕时节,无人机来帮忙
春耕时节,智能农机来帮忙
智能农机在农场采摘苹果
参考:
1、张继刚:《田园革命》,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张继刚:《创意农业》,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