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积氮排放也在不断攀升,这样的数据让从事棉花种植的人们大吃一惊!而更加夸张的是,研究发现我国棉花生产竟存在着巨大的活性氮减排潜力!这意味着只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就有可能彻底消灭这些有害物质而实现环保绿色种植。这一重要研究结果发表在备受瞩目的期刊《清洁生产(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棉花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和加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棉花生产中存在着活性氮的排放问题,严重影响着环境和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因此,通过对我国棉花生产的氮足迹进行分析,清晰地发现了南高北低的排放趋势,从而在农业科研进展中找到了实现棉花种植氮减排的可能。
惊现!我国棉花种植竟有这么强大的氮减排潜力!近日,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智慧栽培创新团队数年科研攻关,终于发现我国棉花生产氮足迹有了惊人的变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最优情况下,相比2018年,到2050年我国棉花生产氮排放将减少54.43千吨,并有望全面建立绿色可持续环保的种植过程。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全球农业界带来了震撼,也为农业科研进展开拓出新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事实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为此团队成员们数年如一日的科研探索可谓神往。从棉花种植到诊断栽培模型,从减氮增效到实行有效政策干预等方面,团队成员们进行了深层探索。最终,他们成功发现并确定了最佳棉花种植方案,通过在植棉过程中实施氮素管理等措施,成功实现棉花生产的氮减排,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环保效应,为后续绿色种植工作开创了新纪元!
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备受瞩目的《清洁生产(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这项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棉花生产不仅存在着巨大的活性氮减排潜力,而且在科研人员的不断攻关中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这些重大发现为农业科研进展注入了强心剂,为我们在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大道上不断迈进提供不竭动力!(通讯员 梁冰)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3.136808
据悉,这项技术是由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研发并推广的。该技术利用了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将计算机图像与现实农田形成虚拟景观,种植者们穿着VR头盔,便可以在虚拟视觉环境中完成各项操作,如施肥、灌溉、种植等。科学家们表示,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同时也让种植者们活灵活现地感受到了作业的乐趣,是迈向智慧种植的一步重大突破!
据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在过去,由于技术门槛高,成本昂贵,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研究人员不断努力,现在的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变得更加便捷、实用,能够帮助农业种植者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了智慧农业的目标。
这一重大创新不仅为全球农业界带来了重大福音,更为农业科研进展注入了新鲜活力!我们期待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能够不断拓展,推动农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