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方案.doc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方案 欢迎来到规划专栏。 本文为您带来《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方案 第一部分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地点简介 (二)产业发展概况 二、项目立项及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的目标党的建设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 如何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业附加值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显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成为推进农村建设工作面临的挑战。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科普基地的主要问题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突破口。 建设科普基地,可以在基地开展实验示范活动,开展科技培训,实现科普工作虚实互动、供需结合,让农民看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学得有目的,做起来有方向,极大地提高了科普工作的水平。 提升现代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推动现代农业走规模种植、高效生产、多元化经营之路,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农业科普基地的建成,将为深入农村科普工作打造新的服务平台,对于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将发挥积极作用。广大农民,以科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项目建设内容立足xx现有特色优势果业,推广无公害水果生产经营技术,建设1000亩xx产品科普示范基地。

以科技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将基地建设成为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效益化的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度假。 。 建设周期2年,项目总投资500万,将培养1000名高素质新农民,将带动周边地区1万多亩无公害水果发展,全面提升项目中无公害水果生产和管理的技术水平,促进果农增收致富。 具体建设内容:1、建设xx优质果品科普示范基地1000亩,进一步完善示范基地生产所需的水利设施和路网建设工程,建立无公害防治设施10处并安装150个太阳能路灯和病虫害防治,确保水果中没有农药残留。 2、在基地中心区域建设50个科普展示廊,设置50个科普展示栏。 重点引进果树管理、新品种培育相关技术,以及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工艺等。优质水果。 还有多媒体设备展示果树管理、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等,让村民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让游客亲身体验丰硕的成果和绿色的田园风光。 4、加强科学管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果树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果树新品种栽培技术及育苗技术。 四、现有工作基础:一是自然条件优越。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地点为xx县xx乡王城村,毗邻xx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 境内无工业污染源,植被丰富。 优越的环境基础适合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二是果树资源丰富。 二是果树资源丰富。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已建成以xx县xx乡王城村为核心的优质示范带5000余亩,项目所在地为xx县xx乡王城村。最突出的。 项目区果树品种有18个,其中澳李、红心猕猴桃、黑珍珠葡萄等优势品种在xx县周边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益。 现在xx县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年产200万斤,收入320万元。 2013年,该基地被列为黔东南州“6·20”建设项目,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全州的典型产业。 同时被黔东南州科学技术协会评为“黔东南州优秀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三是技术成熟。 目前,基地生产的葡萄已被省农委批准为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成熟。 四是科普工作基础扎实。 多年来,xx县蒲发经济果林专业合作社一直致力于果树种植技术推广工作,果树种植技术科普工作经验丰富,合作社拥有果树种植专家18名,专业技术人员50余名。种植技术人员,为科普工作提供人力保障。 五、项目主要技术考核指标 (一)科普示范园基础设施 建设技术指标 1、建设10003优质水果科普示范基地,建设50平方米水果展示台 (二)科普基地管理技术指标 1、果树嫁接成活率100%; 2、果实优质率90%以上; 3、园区果树无病虫害,单株果枝与营养枝比例合理; 4、全面推行节水灌溉技术、物理和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三)科普技术指标 1、开展科普培训8次,知识讲座1次 6、组织措施及实施方案 (一)组织措施 1、加强领导。

成立项目实施管理小组,根据人员专业特长和工作岗位合理安排,明确项目实施技术、研究、管理负责人,明确目标任务,做好项目实施工作。职责分工,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项目实施、具体技术攻关、现场运营管理、项目资料编写、项目培训推广有专人负责,积极打造协调发展的科研队伍。 2、依托合作社的推动作用,注重技术推广。 依托xx县蒲发经济果林专业合作社,开展科普活动,推广果树种植技术,提高农民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拓展产业,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双赢为政府、为企业、为人民。 3、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广泛动员各级农业推广、教学、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农民积极参与示范基地建设。 特别是要调动农民积极性,吸引农民广泛参与,重点落实科技惠民相关政策措施。 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基地的技术推广作用,增强农民学习、运用、传播科学技术的意识。 (二)实施方案 项目分三个层次逐项实施。 1.高产栽培核心示范基地建设。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4月)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规划】成立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项目检查组,开展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对项目前期工作进行深入实地调研,对项目所在地的道路系统、排灌系统、管理系统等进行综合规划,形成基地规划细则。

同时,完成工程材料的招标工作。 第二阶段:核心基地建设阶段(2014年至2014年10月,按照项目规划方案的要求,完善道路系统、排灌系统、现代化病虫害系统建设工作,建设高水平基地基地)标准科普基地,设有1000米50米科普长廊和50平米高品质水果科普展厅。第三阶段:开展科普推广活动阶段(2014年成立科普服务队)针对xx县的优良果品,聘请县内外果树专家作为科普技术顾问,果树种植技术人员作为科普技术员,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制作科普资料,定期举办各种科技培训举办课程、现场会、交流会,充分发挥科普基地推动行业持续成长的积极作用。 第四阶段:项目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1月组织人员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认真总结,收集资料,撰写总结报告,并报送验收。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项目概况(一)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必将促进xx边境地区优质果品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种植”一站式产业发展模式“培训-加工-销售”,确保产业区农户生产、技术支持、销售渠道有保障。项目区建设1000亩科普示范基地,年产水果200万斤,实现年收入220元,项目区农民年增收3000余元(2)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得到了提高。进一步普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理念进一步巩固,辐射带动其他配套服务业协调发展,解决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逐步推动优质果品产业向成为引领周边地区的主导产业,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为早期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康社会基地。

国家级“科普惠农惠农计划”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总结 1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方案第二部分 【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方案】国家级“科普惠农惠农计划”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总结农业振兴计划“乡村科普示范基地嵊泗县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嵊泗县海洋科技发展服务中心发展服务中心在大力培育和推广当地海洋苗木、普及海洋养殖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基地还针对渔民、农民和青少年开展了技能培训、科普讲座、展览等活动,取得了科普惠农的良好效果。 现将中心科普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1、扎实推进基地科普平台建设,提高基地科普惠农水平。 中心依托锦屏苗场搭建科普平台。 经过兼并、改造、维护,现已成为一个功能较为齐全、功能较齐全的科普示范基地。 基地以科普为抓手,进一步加大重大科技攻关力度,特别是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力度。 厚壳贻贝工厂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螺类规模化人工繁育繁殖技术、蛏子人工繁育技术、等边蛤人工繁育技术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蛤蜊。 积极参与厚壳蚌、蛏子、螺、等边浅蛤、石鳊、红斑石斑等海洋生物资源的人工增殖放流。

2、积极设计和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 一是贻贝人工养殖产业化及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2003年以来,通过产学研一体化,与浙江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江西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厚实鱼类的人工繁育和养殖。带壳的贻贝。 海域苗木保育培育系列问题研究。 在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总工程师倪梦林的带领下,科研人员经过不断攻关,于2007年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厚壳贻贝人工养殖关键技术。 ,养殖了6000万口口角。 2008年,这项技术得到巩固后,厚壳贻贝的人工养殖已初步形成规模,累计养殖厚壳贻贝卵4亿尾。 2009年,厚壳贻贝人工养殖全面产业化,全县累计养殖厚壳贻贝4亿尾。 8亿口角。 2010年 2011年,由于海水温度较低,海域饵料缺乏,养殖密度较大,2011年收获的贻贝普遍偏瘦。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中心积极组织专家深入基层调研,摸清情况。 寻找对策并向县领导提出建议。 在此基础上,积极深入渔村,向广大养鱼户开展科普,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户养殖效益。 此外,由于今年台风影响,养殖设施遭受巨大损失。 因此,中心通过科普、社区科普,积极向农民推广抗风浪养殖筏。

二是蛏子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经过两年的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蛏子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初步摸清了蛏子的繁殖季节和繁殖习性,了解了蛏子的性腺发育过程,掌握了蛏子的繁殖规律。蛏子浮游幼虫的培育。 利用技术和匍匐幼虫繁育技术,2011年共培育出平均壳长1.59毫米的幼虫835万尾,获得如此大规格、如此大量的幼苗,在国内尚属首次。 培育的苗木全部放流至嵊泗海域,为蛏子资源的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展蛏子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为渔民提供人工种苗,对于我县渔民转业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若能替代蛏子养殖,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养殖,将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 , 社交好处。 三是等边蛤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2011年组织实施了“嵊泗等腰蛤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初步了解了等边蛤的繁殖季节和繁殖习性,掌握了等边蛤的培育、产卵和浮游幼体培育。 卵培育技术,共培育平均壳长2.12毫米的卵3900万尾。 这是国内首次获得如此大量的蛤仔,并全部投放到嵊泗海域,对嵊泗等浅海蛤类资源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积极的影响。 四是海参网箱技术研究。 自2006年引进山东海参养殖技术以来,中心结合我县海域和区域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海参网箱养殖技术,实现了养殖方法和养殖模式的进一步创新。

该项目依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技术优势,研究建立了适合嵊泗列岛海域条件、海况特征、海参生态习性的海参生态养殖模式,精选并开发适合海参生长的海参。 新建养殖设施,系统研究了海参不同放养规格、放养密度、放养水层对海参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研究筛选了适合海参挂网养殖的饵料,开展了海参各项研究工作。嵊泗海域黄瓜养殖. 示范点运营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制定了《嵊泗海域海参筏式网箱养殖操作规程》,取得了一定的养殖效果。 五是荔枝螺人工育苗技术研究。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实施“荔枝螺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初步掌握了人工采卵技术、浮游幼虫培育技术、变态阶段荔枝螺饲料转化技术及卵培育技术。 2009年和2010年累计发生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