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记得每到春天,学校都会组织花卉种植活动。老师们会带着我们去校园的空地,用小铲子挖掘土壤,然后依照花卉种植校本教材中的指导,一点一滴地为那些幼苗浇水、施肥。看着那些最初细弱的小植物逐渐长大,最终绽放出艳丽的色彩,我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喜悦。
那时,我并没有深刻理解为什么要用“校本教材”。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简单易懂的步骤和知识,就是让我们能够自己动手,让自己的双手触摸泥土,让自己的眼睛看到生命成长的一切过程。
随着岁月流逝,我也从一个初学者成长为一个有所了解的人。在这段旅程上,花卉种植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坚持和耐心。我明白了,每个植物都需要时间来生根发芽,就像人一样,我们也需要时间来成长和发展。
如今,当我走进任何一个花园,无论是我的家园还是别人的庭院,都能感受到那种宁静与美好。那是我年轻时候经历过的,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喧嚣,是一种纯净的情感体验。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个关于“怎么做”、“什么时候”的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如何用正确的手法,为这些生命播下希望。
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孩子们去参加社区里的绿化活动。当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要这样培育?”、“该怎样才能让它们健康快乐?”等等。我立刻意识到,他们正是在用相同的问题探索这个世界,而我,却可以提供答案,因为我曾经是一个追寻这些问题的人。
于是,我开始讲述我们的故事,以及那些被忽略掉但至关重要的心理过程。告诉他们,在阅读花卉种植校本教材时,我们不仅在学习技术,还在学习责任感,以及如何将这种责任转化为行动。在这条路上,我们一起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属于我们的世界——一个充满爱、善良和生命力的世界。
标签: 农业学术报告